9月26日下午,我院第一期“工大•和山”马克思主义学术沙龙圆满完成。论坛由章秀英副院长主持,我院青年教师王廷婷博士做主题分享,本次沙龙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邢乐勤教授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翁列恩教授进行评议。学院共有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
在沙龙上,王廷婷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文章《论信访信用治理的制度逻辑—基于浙江省信访现代化实践的分析》。王廷婷老师从问题与进路、信访信用治理的逻辑起点、信访信用治理的制度选择、信访信用制度的作用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王廷婷老师表示这篇文章主要基于她在信访局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她认为在后续的工作中,政府应把握基层治理水平的不平衡性,加强合法性审查,保障群众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调整信访信用治理在省域信访现代化工作中的定位。
在王廷婷老师精彩的分享后,翁列恩教授和邢乐勤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翁列恩教授对王廷婷老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表示了肯定,并围绕着文章中的治理逻辑提出了一些建议;邢乐勤教授也十分认同王廷婷老师从问题出发的问题导向意识,并提出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思考制度的演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在场的其他专家学者们也进行了充分而热烈地讨论。肖剑忠教授提出可以将浙江的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等放入文中,不仅能充实文章内容,而且彰显了浙江特色;杨延圣老师和张延曼老师认为文章的框架可以进行调整;新来的张宝元老师认为王廷婷老师在论文中呈现出的问题导向意识十分值得她学习;张子玉老师和凌加英老师提到文章的逻辑可以进一步优化,还有其他许多老师都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这篇文章的见解和建议,现场学术氛围浓烈。
本次沙龙的特邀专家博士生导师范柏乃教授以王廷婷老师的论文为样本,从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方面进行了指导。范柏乃教授表示这篇文章的选题很好,从工作中发现问题使选题更具有现实意义。范柏乃教授还提出文章可以聚焦于非正式集体信访,从而做到小切口,大场景,“一篇优秀的论文往往都是从小出发,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出发,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在沙龙的尾声环节,在场的老师纷纷表示通过这场沙龙收获了许多。章秀英副院长总结马克思主义学术沙龙是院内老师们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术水准、建设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场所,感谢专家学者们的精彩发言,同时欢迎更多的老师加入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