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乐研导学团队由邢乐勤教授领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五名,在读研究生三名。团队在邢老师的带领之下紧密围绕“德育、学习、发展、文化”四个共同体建设,构建起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学院培养了一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研究生。
立德树人与学术深耕的融合实践
邢乐勤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曾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部,被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纳和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6份。黄天柱教授、陆聂海教授作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的优秀教师强势加盟导学团队。金丹老师作为学院优秀青年讲师,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光明日报》等发布多篇学术成果。朱方思宇老师担任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产出多篇咨政报告多次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导学团队教师各有所长,相互合作为学生的论文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指导。导师组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研究生在校期间不仅按时保量地达到学术要求,而且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在校统战部、舆情研究中心等部门实践锻炼,“干中学”的精神传递了一代又一代的团队学生。
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双向赋能
在导师组的学术引领和生活关怀下,导学团队收获颇丰。近几年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周萍通过浙江省选调生考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导师的谆谆教诲。黄银刚、徐卓瑶、张悦、游丽云、舒捷、戴元章等深受导师组“传道授业解惑”的奉献精神的感染,均从事教育行业,在点滴工作中将勤思乐研导师组的育人理念传播致远。在校生金浙雨积极参与杭州亚残运会测试赛等公益志愿活动,担任舆情研究中心办公室实习助理,获浙江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在校生徐宇昂和张芷瑄多次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在交流中博识,在积累中提升。近五年,勤思乐研导学团队产出丰硕学术成果,在论文发表方面,导师组带领学生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观察与思考》等期刊中发表多篇论文;在理论宣传方面,导师组带领学生在《浙江日报》《之江策》上积极投稿发表文章;在舆情研究方面,导学团队撰写多篇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机制创新与文化浸润的协同共进
邢老师作为团队的主导师,敏锐意识到单一的导师制已难以契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元育人需求。为此,她召集青年教师融入研究生培养团队,构建起多维指导模式。这一机制创新不仅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更促进了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双向赋能。邢老师依托学院与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合作契机,联合培养统战方向研究生,为研究生搭建起跨界学习平台。通过理论授课、实践调研等多元化培养方式,研究生们得以在统战理论、社会治理等领域汲取前沿知识,拓展学术视野。邢老师在工作中严谨治学,在生活中也有温暖有趣的一面。她深谙优秀导学团队的培养之道——除了机制创新,团队文化的塑造同样关键。工作之余,邢老师常带领学生组织学术沙龙、文化体验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师生交流,培育团队凝聚力。她鼓励团队成员彼此支持、共同进步,建立起既有学术追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导学共同体。